本文作者:访客

全国多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访客 2025-10-20 15:02:50 26030
全国多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提高劳动者待遇和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这一举措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将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为劳动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此举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之一。

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公布

  截至2025年7月,全国31个省份均完成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形成“东部领跑、中西部追赶”的差异化格局。

  具体来看,上海以2740元/月的标准稳居榜首,北京以2540元/月紧随其后,广东(2500元/月)、江苏(2490元/月)、浙江(2490元/月)构成“2400元梯队”。

  中西部省份中,四川、重庆自2025年1月起将第一档月标准提升至2330元,与东部部分城市持平;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地标准在2100-2200元区间;而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则集中在2000元上下。

  多数省份设置2-4档标准,内蒙古分2270元、2200元、2140元三档,以适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2024年以来,江苏、浙江、河南等14个省份完成两轮上调,四川更是将原三档标准合并为两档,简化执行层级。

  最低工资标准包含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但不包含加班工资、高温津贴等特殊补贴。

  北京明确月标准2540元中已含个人社保部分,而小时工27.7元标准则不包含社保费用。

  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通过联席会议推动标准衔接,目前三省一市最低工资差距缩小至330元以内;成渝双城经济圈则实现标准同步调整,重庆主城区与四川成都均执行2330元/月标准。

工资比最低标准还低违法吗?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及《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违法行为。

  这一规定适用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劳动者,但需注意病假工资可按不低于最低工资80%支付;待岗期间用人单位经济困难时,可按最低工资80%发放生活费;劳动者因事假、旷工被扣薪后,当月工资可能低于标准。

  司法实践中,违法认定需满足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未补足差额。行政监管层面,劳动监察部门可对违规单位处以警告、罚款,情节严重者纳入征信黑名单。

  劳动者维权首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7日内补足差额;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12333热线),监察部门需在60日内办结;仍不满意可申请劳动仲裁(免费),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

  需特别注意,扣除社保后实际到手工资低于标准是不违法的,但用人单位需确保“应发工资”(含个人社保部分)不低于标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