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占罪案件性质明确:属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
关于侵占罪案件的性质,存在争议,究竟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侵占罪涉及个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属于刑事犯罪范畴,一般情况下,如案件情节严重,涉及较大金额或社会影响广泛,将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若案件情节较轻,损失金额较小,可能被视为自诉案件,由受害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具体判定需依据法律条文及案件实际情况。
侵占罪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
在一般情况下,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交出的犯罪行为。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明确,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侵占罪恰是告诉才处理的典型。
这意味着,当被害人发现自己财物被他人侵占,需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司法机关不会主动介入。
然而,在特殊情形下,侵占罪也可能以公诉形式出现。
根据《关于刑事诉讼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若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侵占罪属于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若符合上述条件,可能转为公诉案件。
侵占罪怎么判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犯侵占罪,数额较大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法律未明确具体标准,司法实践中各地掌握不一。
在量刑过程中,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多种因素。
若犯罪人在案发后主动归还侵占财物,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法院在量刑时可能酌情从轻处罚。
相反,若犯罪人拒不配合调查,隐匿、转移侵占财物,导致被害人损失难以挽回,法院则可能从重处罚。
此外,犯罪人的自首、立功、坦白等情节,也会对量刑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