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单位不缴公积金属违法行为

访客 2025-09-22 16:33:09 26132
单位不缴纳公积金是一种违法行为,公积金是员工的重要福利待遇之一,对于员工的住房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单位必须依法缴纳公积金,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员工也有权利要求单位按时足额缴纳公积金,单位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员工的权益,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

单位不交公积金违法吗?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二十条,住房公积金缴存具有强制性,用人单位自录用职工之日起30日内必须办理缴存登记,并按时足额缴存。

  单位未履行该义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依据第三十七条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的,处1万元至5万元罚款。

  对于拖延或截留缴存的,管理中心可依据第三十八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这一制度设计表明,公积金缴存与社保缴纳同属法定强制义务,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免除。

  违法情形包括两类:一是未办理缴存登记或账户设立手续;二是逾期不缴或少缴公积金。

  责任主体涵盖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所有城镇用工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新设单位需在成立后30日内完成登记,合并、分立或破产单位需在30日内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否则同样构成违法。

  行政层面,用人单位可能面临罚款、强制执行等处罚;民事层面,劳动者可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要求补缴,并主张因未缴导致的损失赔偿。

  司法实践中,法院已支持劳动者要求单位赔偿因未缴公积金导致的购房成本增加等直接经济损失。

单位不交公积金离职后可以要求赔偿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者解除合同可获经济补偿的情形限于“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公积金纠纷不属于社保范畴。

  因此,单纯以未缴公积金为由离职,劳动者通常无法主张经济补偿。

  但单位同时存在未缴社保、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合同并要求补偿。

  劳动者应首先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由管理中心责令单位限期补缴;逾期不缴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这一行政救济路径具有高效性,且能直接实现公积金权益的恢复.

  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一般不直接处理公积金补缴问题,而是引导劳动者通过行政程序解决.

  单位未缴公积金导致劳动者遭受直接经济损失,即无法享受公积金贷款优惠利率、租房提取额度受限等,劳动者可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主张侵权赔偿.

  但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损失实际发生;二是损失与未缴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三是劳动者已穷尽行政救济途径.

  此类赔偿需通过民事诉讼主张,且赔偿范围以实际损失为限.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