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亡夫转账240万给女子 法院判全额返还

访客 2025-10-10 15:00:53 12181
一名女子收到亡夫转账的240万,引发法律纠纷,经过法院审理,最终判决女子需全额返还该笔款项,此案提醒人们,遗产继承需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合法继承人的权益得到保障,也提醒个人在财产处理上需谨慎,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纷争。

亡夫生前转240多万给女子,一审全额返还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处理共同财产时,夫妻双方应平等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否则擅自处分行为对另一方不发生效力。

  在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中,张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向赵某转账230余万元,其资金来源为夫妻共同财产。张某未经妻子陈某同意,擅自将大额财产赠与赵某,构成对陈某财产权益的侵害。

  法院认定赠与行为无效的核心为张某的处分行为违反夫妻共同财产的平等处理原则,未经配偶追认的擅自赠与不具备法律效力;张某与赵某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赠与行为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尽管赵某主张部分转账为“偿还借款”,但法院通过审查双方转账记录(张某向赵某转账230余万,赵某仅返还160余万)、未出具借条及张某生前未主张债权等事实,认定双方不存在借贷关系,进一步巩固了赠与行为无效的判决基础。

  最终,法院判决赵某返还扣除已返还部分后的剩余款项,体现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严格保护。

赠与返还的条件是什么?

  赠与返还需满足《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规定的法定条件,具体包括:

  1. 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受赠人对赠与人实施故意伤害、侮辱等行为,导致赠与人身体或精神受损,赠与人可要求撤销赠与。

  受赠人因纠纷殴打赠与人致其伤残,赠与人可在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此类情形中,赠与人需提供医疗记录、报警回执等证据证明侵害行为的存在。

  2. 受赠人对赠与人负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赠与合同约定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受赠人拒绝履行经济供养或生活照料责任,赠与人可主张返还赠与财产。

  子女接受父母赠与房产后,未履行赡养义务,父母可通过诉讼要求撤销赠与。此类案件中,法院会审查受赠人是否具备履行能力及是否存在故意不履行行为。

  3. 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附义务(“赠与款项用于子女教育”),而受赠人未将资金用于约定用途,赠与人可要求返还。此类情形下,赠与人需提供合同、资金流向证明等证据,证明受赠人未履行义务。

  赠与撤销权需在法定期限内行使。赠与人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其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自知道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超过期限,撤销权消灭。司法实践中,法院对证据的审查极为严格,赠与人需通过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形成完整证据链,否则可能面临败诉风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