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悬赏20万寻恩人系摆拍 2人被拘
女子悬赏寻恩人实为摆拍行为,结果导致两人被拘留,据悉,该女子为了吸引关注和流量,故意制造虚假事件,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悬赏信息,最终被发现并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事件提醒人们,网络时代的信息真实性和道德伦理至关重要,应该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制造虚假事件来获取关注和利益。
女子悬赏20万寻救命恩人为虚假摆拍,2人被行拘会关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本案中,宋某雪与何某龙为吸粉引流、牟取私利,捏造“溺水女子”与“救命恩人”虚假人设,伙同4人摆拍“寻人”系列视频,误导大量网民关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公安机关认定其行为符合“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构成要件,依法对宋某雪、何某龙处以行政拘留。
从处罚力度看,二人被行政拘留的期限处于法定区间内。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单个违法行为的行政拘留期限一般为1日至15日。
本案中,公安机关综合考量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社会危害性及造假行为的传播范围,最终确定拘留期限。
此案中,二人通过虚假摆拍收割流量、意图“起号”带货,主观恶性明显,且视频引发数万点赞、大量转发,社会影响恶劣,故行政拘留的期限处于法定上限附近,体现了执法机关对网络虚假信息“零容忍”的态度。
行政拘留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天?
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为20日,但这一上限的适用需满足特定条件。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处罚,合并执行时行政拘留期限最长不超过20日。
行为人同时实施散布谣言与伪造证件两项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可分别对其处以10日与8日行政拘留,合并执行时总期限不得超过20日。
立法设定20日上限的逻辑在于平衡惩戒力度与权利保障。行政拘留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其严厉性仅次于刑事处罚,故需严格限制期限。
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明确合并执行的期限上限,实践中曾出现合并执行超30日的情况。《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时,曾将合并执行期限缩短至20日,既与刑法数罪并罚制度中“有期徒刑合并执行”的原则相衔接,也体现了对人身自由保护的审慎态度。
实践中,行政拘留期限的确定需综合考量违法行为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性。
对于单个违法行为,15日的上限已能覆盖绝大多数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形;对于多项违法行为,20日的合并执行期限则通过“分别决定、合并执行”的机制,确保处罚力度与违法行为的严重性相匹配。
在本案中,当行为人同时存在散布谣言与诈骗未遂两项行为,公安机关可分别对其处以10日与8日行政拘留,合并执行时总期限为18日,未超过20日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