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单亲妈妈转错抚养费,收款人拒不归还被起诉

访客 2025-10-14 15:06:33 7406
单亲妈妈因误转抚养费至错误账户,收款人拒绝归还引发诉讼,据悉,该单亲妈妈不慎将应支付给孩子的抚养费转至他人账户,发现错误后多次联系收款人请求返还,但对方置之不理,单亲妈妈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将收款人告上法庭,此事提醒公众在转账时需谨慎,特别是在涉及抚养费等重要款项时,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单亲妈妈误将女儿抚养费转错人,收款人不还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不当得利的构成需满足一方取得利益;该利益取得无法律根据;利益取得导致他人损失,且两者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单亲妈妈误转抚养费的行为中,收款人取得资金后未提供任何对价或合法依据,且该笔资金本应用于子女抚养,导致付款方实际损失,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定不当得利的核心在于审查利益取得的“无法律根据”。

  收款人无法证明其占有款项的合法性,如未签订借款合同、未提供劳务或商品,且转账行为确系误操作,则其占有行为缺乏法律依据。

  需排除双方存在其他债务关系的可能,收款人主张该款项为还款,则需提供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否则其抗辩难以成立。

  在证据层面,付款方需提供银行转账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明转账行为非真实意思表示。

  收款人明知款项为误转仍拒绝返还,可能被认定主观恶意明显,需承担更重的返还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得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利益无法律根据的,受损失方有权请求其返还利益并赔偿损失。

  因此,收款人拒不返还的行为不仅构成不当得利,还可能因恶意占有面临额外赔偿责任。

不当得利可以主张利息吗?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不当得利纠纷中,受损方有权主张利息作为资金占用的合理补偿。利息属于法定孳息,是资金被非法占用期间产生的自然收益,得利人应当返还。

  利息主张的法律依据源于《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即得利人明知或应知利益无法律根据时,除返还本金外,还应赔偿受损失方因此产生的损失,利息作为资金占用成本属于可赔偿范围。

  利息的计算标准通常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或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量得利人主观恶意、占用资金时长及市场利率波动等因素。

  得利人存在恶意拖延返还、转移财产等行为,可能被认定主观过错严重,从而支持更高利率或延长计息期间。

  此外,受损方需在诉讼中明确利息主张,并提供转账记录、催告记录等证据,证明得利人占有款项的非法性及自身损失的存在。证据充分,法院将判决得利人返还本金及相应利息,切实维护受损方的合法权益。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