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自制伪钞1650张获刑,伪造货币罪如何定罪?
男子自制伪钞共1650张,被定罪为伪造货币罪,该罪行根据伪造货币的数量、质量、情节等因素进行量刑,伪造货币罪是指非法制造、使用假币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货币的正常流通秩序,该男子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50字左右。
男子自学印制伪钞1650张被判刑,伪造货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十九条,伪造货币罪的立案需满足以下情形之一:
1. 数额标准
伪造货币总面额在2000元以上,或币量在200张(枚)以上。伪造20元面额人民币100张,总面额达2000元即符合立案条件。
2. 行为标准
制造货币版样或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即使未实际完成伪造,提供版样的行为已构成对货币管理秩序的破坏。
3. 情节标准
其他需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如伪造货币用于非法交易、跨境流通或涉及伪造货币集团首要分子等。
司法实践中,总面额是核心判断依据。伪造货币总面额未达2000元,但存在多次伪造、组织他人伪造或使用专业设备伪造等情节,仍可能被立案追诉。
伪造货币罪需证明行为人实施了仿照真币特征制造假币的行为,且假币具有足以乱真的外观。司法实践中,通常通过假币鉴定、印刷设备查获记录等证据认定。
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的区别
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与法律后果。
伪造货币指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特征,完全凭空制造假币,不包含真币成分。如用普通纸张印刷与真币完全一致的假币。
变造货币指在真币基础上,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改变面额或数量。将一张100元真币剪贴成两张50元,或涂改面额为500元。
伪造货币罪基础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货币集团首要分子、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变造货币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司法实践中,变造货币罪的“数额较大”通常指总面额在2000元以上,“数额巨大”指总面额在3万元以上。